
此国稀土储量仅次于中国, 或将倒向美国, 俄罗斯: 能得运出去吗?
新闻动态
发布日期:2025-09-08 15:22 点击次数:151
稀土,这个听起来有点“土气”的词,其实是现代高科技产业的“维生素”——从智能手机、电动汽车到战斗机、导弹制导系统,都离不开它。全球稀土储量第一的是中国,但第二名你可能想不到:竟是夹在中俄之间的蒙古国!
近年,外媒频频报道蒙古国可能与美国加强合作,开发稀土资源。消息一出,俄罗斯网友调侃道:“想法不错,但稀土怎么运出去?飞出去吗?”这句玩笑背后,藏着一个地缘政治的巨大难题。
蒙古国已探明稀土储量约3100万吨,占全球20%,仅次于中国。面对这笔“地下财富”,蒙古国近年来积极寻求国际合作,尤其希望减少对矿产出口的依赖(目前煤炭占出口八成)。
美国也伸出橄榄枝——2023年,双方签署《开放天空》民航协议,并讨论稀土投资。表面看是“双赢”:美国获得稀土新渠道,蒙古国赚取外汇。
但问题是:蒙古国是“地理囚徒”,作为中俄之间的内陆国,所有进出口必须经过两国领土。俄罗斯一句“能运出去吗”,直接戳中要害。
蒙古国没有出海口,货物出口只有两条路线:向南经过中国,或向北经过俄罗斯。若向美国出口稀土,最经济的路线是“蒙古—中国—港口(如天津)—海运至美国”,但中国是否允许战略资源经本国转运?
另一条路“蒙古—俄罗斯—欧洲—美国”,不仅距离远、成本高,还受俄乌冲突影响。俄罗斯智库直接表态:“过境运输须符合俄国家利益。”换言之,若美蒙合作针对中俄,这条路基本走不通。
为平衡中俄影响,蒙古国早年提出“第三邻国”战略,拉拢美日韩等国家。但现实很骨感:2022年蒙古国出口中,84%去往中国,11%去往俄罗斯,其他国家的份额微不足道。
美国曾提议投资蒙古稀土,但2023年蒙古总理访美时,双方未达成具体协议。分析认为,美国开采稀土需投入百亿美元级基建,且周期长达10年——期间若中俄施压,项目极易夭折。
稀土开采提炼需要高端技术,而蒙古国缺乏相关产业链。目前其稀土项目多由澳大利亚、加拿大公司勘探,但提炼环节仍依赖中国(中国控制全球90%的稀土加工能力)。
即便蒙古国强行开采,粗矿也需运到中国加工,再出口美国——等于绕不开中国。”
蒙古国的稀土困境,是小型资源国在大国博弈中的典型缩影。它想借资源崛起,但地理和经济命脉被中俄牢牢握住。俄罗斯一句“能运出去吗”,既是调侃,也是警告:在地缘政治面前,资源储量不等于话语权。
短期内,蒙古国大概率仍将优先与中俄合作。2024年初,蒙古国加入中国“一带一路”倡议,并与俄罗斯讨论铁路现代化项目——这些信号表明,务实比选边站更重要。
而对美国来说,投资蒙古稀土更像一场政治豪赌,除非能打破运输壁垒,否则所谓“倒向美国”只是纸上谈兵。
归根结底,稀土不是挖出来就能卖,它牵动着全球战略棋局。蒙古国的选择,将取决于谁能真正帮它把稀土“运出去”。
Powered by 金年会体育平台黑网站 @2013-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